太阳娱乐集团app下载|官网

【光明日报】把握辩证思维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

  • 2019年09月29日
  • 光明日报
关注太阳娱乐集团app下载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了全面系统阐述,深入学习《纲要》,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一思想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纲要》强调要“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当前,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战胜前进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迫切需要我们深入把握辩证思维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切实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提高处理和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本领。

辩证思维的深刻内涵与理论意蕴

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而辩证思维就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进行思考的一种科学理论思维。从历史发展来看,人类的辩证思维经历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从客观内容上看,辩证思维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在思维领域的鲜活表征。科学的辩证思维,就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为基础,在坚持事物普遍联系、世界永恒发展、矛盾对立统一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上认识事物、把握规律、分析问题、规划工作和生活的一种科学思维方式。

辩证思维的实质,就是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在联系和发展中全面把握事物,在对立和统一中动态分析事物。《纲要》指出:“辩证思维能力,就是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辩证思维最主要的观点,就是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发展变化的观点和对立统一的观点。这是因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既要谋好“全局”,又要谋好“一域”;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既要重视量的积累,又要促成质的飞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必须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既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又要在斗争中争取团结、在斗争中谋求合作、在斗争中争取共赢,既要牵牢“牛鼻子”,又要学会“十个手指弹钢琴”。深刻理解辩证思维,就是要坚持联系、发展和矛盾的观点,遵循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在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的有机统一中科学把握事物的深刻本质和客观规律。

辩证思维的哲学智慧与时代价值

我们党的辩证思维源自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智慧,充分汲取了唯物辩证法的精髓。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从大局出发,用联系、矛盾、发展等唯物辩证法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并用辩证思维来认识世情国情党情,谋划中国发展全局,正如《纲要》所强调的:“要正确分析矛盾,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克服极端化、片面化,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谋划经济社会发展。”

善于以普遍联系的观点谋划大局。事物都是不断发展、相互联系的,只有眼界非常宽阔,正确认识和积极顺应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党和国家面临的大事,才能把握工作主动权,跟上时代前进步伐,推动事业顺利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注重以普遍联系的观点观大势、谋大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站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全面深化改革全局来思考和研究问题”。在如何正确认识改革开放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强调在改革中要处理好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关系,二者是一个有机整体,“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改革必然要求开放,开放也必然要求改革”。

善于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历史、现实与未来。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我国选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党和人民在长期革命中所作出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始终以发展的眼光审视历史与现实,看待事物的发展变化,把历史、现实和未来联系起来谋划发展。

善于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认识发展中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运用矛盾分析法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的经验,并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既强调市场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又强调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市场和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的作用不同,但并没有矛盾,必须同时发挥好市场和政府的作用,从而更好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经济。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不能对立,经济的发展不能影响环境的保护,要树立生态文明发展理念。也就是,要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因此,我们党坚持在矛盾的相互转化中把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从而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深刻把握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不断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辩证思维能力是在长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不断提高解决发展中各种问题的本领。

一是努力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方法是过河的“桥”或“船”,切实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就要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任何事物都是客观发展变化、相互联系和不断转化的,这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和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反对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要加强调查研究,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准确把握客观实际,真正掌握规律,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新时代,我们要认真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唯物辩证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坚持用客观、整体、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既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内在要义,也是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是深刻认识和正确处理主动与被动、全局与局部、当前与长远等辩证统一关系。要善于把握机遇、直面挑战,只有积极主动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做事思考问题,既要有全局意识、世界眼光,也要立足现实、稳扎稳打,要善于从大局出发防范局部问题,不能让小问题演变成大风险,局部问题演变成全局风险。防范化解风险,既要立足当下,工作一刻也不放松,又要用长远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留下后遗症。

三是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积极面对和化解各种问题和矛盾,特别是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切中时代脉搏的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面对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只有以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为导向,辩证分析和科学解决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才能真正提高辩证思维能力。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掌握辩证思维的精要,把握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抓住和解决前进中的关键问题指明了方向。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冯颜利)

相关新闻

  • 【人民日报系列评论】深刻把握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里程碑意义——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回顾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深刻指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把握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必将进一步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过去五年和新时代以来的十年,在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这十年,有涉滩之险,有爬坡之艰,有闯关之难,我们遭遇的风险挑战风高浪急,有时甚至是惊涛骇浪,其复杂性严峻性前所未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果敢抉择,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义无反顾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攻克了一个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险阻,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党的二十大报告高度评价十年来我们经历的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从十六个方面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进行了全面总结和精辟概括。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这些成就,从理论上讲是原创性、突破性、开创性的,从制度上讲是创新性、系统性、整体性的,从实践上讲是根本性、战略性、长远性的。正是因为这些成就,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新时代的中国得到充分检验,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制度竞争力充分彰显出来。 历经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中国人民的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完成了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我们要紧密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联系这些年来我们走过的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历程,联系我们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有效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具体实践,联系国际环境深刻变化,深刻感悟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对党、对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发展的深远影响,坚定战略自信。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取得的。正是因为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党才有力解决了影响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消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从根本上确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两个确立”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新时代引领党和国家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政治保证,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全党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更加自觉地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更加自觉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我们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现在,中国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激发,志气、骨气、底气空前增强,党心军心民心昂扬振奋,正在满怀豪情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新的伟大征程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牢记“国之大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团结奋斗,我们一定能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2022-11-03
  • 【校庆系列讲座】习近平法治思想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重要论断的行成脉络与当代价值

    2022-10-18
  • 【解读党的二十大】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总书记强调“五个牢牢把握”

    2022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牢牢把握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牢牢把握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要求,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总书记强调的“五个牢牢把握”,一起学习! 牢牢把握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 过去5年和新时代以来的10年,在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这10年,有涉滩之险,有爬坡之艰,有闯关之难,党和国家事业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实践证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工作部署是完全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走得稳、走得好。我们要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 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要理解把握其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对这6条,要在学习贯彻中认真领会,从而深入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 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战略上不断成熟、实践上不断丰富,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扎根中国大地,切合中国实际。我们要始终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坚定信心、守正创新,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 牢牢把握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推进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打出一套自我革命的“组合拳”。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我们要持之以恒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 团结才能胜利,奋斗才会成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稳经济、促发展,战贫困、建小康,控疫情、抗大灾,应变局、化危机,攻克了一个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险阻,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

    2022-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