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娱乐集团app下载|官网

郭小雨:如何在新时代继续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

  • 2019年10月31日
  • 太阳娱乐集团app下载
关注太阳娱乐集团app下载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各位老师、各位领导各位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太阳娱乐集团app下载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硕士研究生郭小雨。今天,我很荣幸能够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就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青年学生,如何在新时代继续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谈一点自己浅薄的想法。

早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开始发扬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的优良学风。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明确地把“文风”和“党风”与“学风”联系起来,他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风”。同时,毛泽东对“学风”的外延还进行了扩展:“所谓学风,不但是学校的学风,而且是全党的学风。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既然是这样,学风问题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由此,“学风”不仅被引申为中国共产党人研究理论问题的文风和学术风气,后来又引申为在知识学习和学术研究方面的精神风尚和思想态度。从延安整风运动开始,中国共产党人就把优良的学风视为保证学术研究和理论创新的重要条件。

新时代,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的关键期,而学风建设则是关键环节,是学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曾强调:“要大力弘扬优良学风,把软约束和硬措施结合起来, 推动形成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优良学风,营造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 总书记的讲话清晰地表明,学风建设是做好学术创新发展的基本前提和重要根基。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各项事业创新发展,都必须以优良的学风为基本前提,以科学的学风建设为根本保证。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的基本内容,其核心是实事求是。作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青年学生,我们更是要坚持基本“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的学风建设原则。将书本所学付诸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我认为,弘扬马克思主学风应坚持以下立场、方法和原则。

首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我们的学术研究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坚持“人民立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为谁著书、为谁立说,是为少数人服务还是为绝大多数人服务,是必须搞清楚的问题。……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

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新一代中坚力量,作为马克思主义学科的未来建设者,我们始终不忘“人民立场”,紧跟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及时关注时代新主题及社会焦点问题,并将此作为我们学术研究的根本点和立足点。只有这样,我们未来的学术研究和学术成果才有可能成为造福大众的理论武器,才能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发展。

其次,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这一方法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以及工作方法,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揭示了人类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而在学术研究中,实践是产生学术问题的源,学术成果则是承载学术问题的流。作为青年学生的我们,要遵循知行合一的规律。我们既要学好书本知识,也要将书本所学付诸于实践,处在校园这一象牙塔中的我们,都应当走进广阔的社会天地,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经风雨见世面,才能辩真理。

最后,要坚持严谨求实的学术创新原则。曾有学者这样说:“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永恒主题,是实现学术价值的根本途径。” 我们从事学术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形成有别于前人的创造性学术观点或理论,因此学术研究的本质在于学术创新,而学术创新则是学术研究的必然要求。作为青年学生,我们首先要有责任意识,因为今后的学术发展任务,终要落实到我们这一代的青年学生身上。我们要善于利用社会和学校为我们所创造的良好的学习条件,发挥自身优势,针对新的社会背景提出新观点新问题,实事求守正创新,推动学术创新发展。

作为在新时代成长的青年学生,我们必须要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担当,以推进学术创新和学术繁荣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从小做起,从我做起,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努力进行学术创新,为专业学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老师、各位领导的聆听。

相关新闻

  • 【人民日报系列评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入阐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问题,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回望百年奋斗历程,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了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有力指导了新时代中国的伟大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赋予了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夯实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新时代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必须深刻认识到,只有坚持人民至上,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才能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坚持自信自立,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才能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只有坚持守正创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才能善于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只有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才能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只有坚持系统观念,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才能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只有坚持胸怀天下,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才能更好肩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使命。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就要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领会“两个结合”、“六个坚持”,正确认识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深刻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深刻领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坚持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和战略布局、战略举措不动摇,切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也永无止境。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只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呈现出更多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我们就一定能够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2022-11-03
  •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专题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10月26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线上举行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体学习。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学院班子成员、党支部书记、教研室主任、科级干部、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参加了学习。学院党委书记刘驰主持会议。 魏奇院长以“真理之光照亮复兴之路-从党的二十大看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题,对报告中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进行了系统梳理。鲁洋、何彦新、刘亚玲、赵琳、赵金莎和刘亚琴等老师结合自身研究领域,分别从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等各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2021级研究生贺双双汇报了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体会。 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充分肯定了学院的工作,高度评价了师生的学习情况。并分享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做到“五个牢牢把握”的深刻理解。他要求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创新形式,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宣讲和研究阐释工作。同时要深入剖析学院事业发展薄弱点,奋力开创学院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会议还对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相关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2-10-26
  • 【校庆系列讲座】真理之光照亮复兴之路——从党的二十大看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2022-10-24